为什么全国冠军出现在中小学课堂?这得益于当地的“冠军返乡”计划。目前,涵盖体操、足球、摔跤等9个项目的13名全国冠军已返回家乡执教。他们深入学校开展体育教学、竞赛、人才输送工作,弘扬体育精神。教与学一体化深入发展。
白冰通过“冠军回家乡”计划回到家乡任教。 2003年全国现代五项锦标赛总决赛男子团体冠军。退役后,他在北京、深圳等地从事体育训练工作。 “首先深入学校,立足学校基础,组建不同的俱乐部,逐步发现和培养一些体育‘苗子’。后续将建立校队、区队、青训中心,提供更精细化、专业化的训练”。白冰说道。
白冰正在教孩子们击剑动作要领。新华社记者 邹尚博 摄
“学校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参加过一项或多项运动,不仅锻炼了身体,还培养了兴趣爱好。”新兴学校小学部德育主任刘畅表示,“冠军老师每天都会来,同时教授自己的体育项目,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指导也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。”
保定市已培养出钱虹、郭晶晶、庞伟、李冰洁等24位世界冠军,35位亚洲冠军,170位全国冠军。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“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”称号,被中国奥委会授予“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”称号。依托体育冠军资源,实施“冠军回乡”计划,是保定市景秀区在体教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。
在保定十九中摔跤训练场,冠军老师刘天生正在指导学生们摔跤动作。 “你要蹲下来,这样你的力量才能稳定。” “让对手摔得更自然,分数就会更高。”作为2014年全国摔跤锦标赛男子56公斤级冠军,刘天生最先得知这一计划。是时候报名了。
刘天生在训练场上演示摔跤动作。新华社记者 张卫华 摄
刘天生告诉记者,他从小就学习中国式摔跤。如今借助这一计划,将中国式摔跤引入校园,对于传统体育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。
“这些孩子因为兴趣而选择了这个项目。”刘天生说:“未来,我希望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国摔跤这项运动,培养更多的冠军。”
“已选派13名全国冠军来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。”保定市景秀区教育体育局体教融合发展中心主任李健告诉记者,经过前期对学校的深入调研和走访,与学校进行了双向沟通和选拔。校长。目前,9个冠军项目已进入18所学校,教学工作已全面启动。
保定市景秀区教育体育局局长方志红表示,体教融合的主战场是学校。 “冠军返乡”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回归学生本身,通过冠军的引领提升教育水平,从而培养全体学生的素质。身体素质好,身体素质好,性格乐观健全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gxsgy.com/html/tiyuwenda/9492.html